一、 实验室定位与宗旨
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实验室(二)建于2022年,位于金城楼503,面积160平方米,设备资产总值117.9万元。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实验室(二)是面向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前沿领域的综合性科研与教学平台。实验室以“感知智能、决策智能、执行智能”为核心,致力于智能信息获取、处理、分析与控制的全链条技术教学与研究。
二、 核心设备
实验室配备了国内外先进的实验设备,为以下教学与研究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:
1.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: 作为实验室的基础算力与算法验证平台,集成了多种主流的AI加速模块和丰富的传感器,支持深度学习、计算机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等课程的实验与项目开发,是学生入门和探索AI世界的理想工具。
2.智能驾驶平台与智能驾驶机器人: 该平台包含完整的线控底盘、多模态传感器(激光雷达、摄像头、GPS/IMU)和车载计算单元。基于此平台,可开展自动驾驶领域的全栈技术研究,包括传感器融合、SLAM(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)、行为决策与车辆控制等,为无人驾驶技术的算法验证提供了真实的物理环境。
3.六轴机器人视觉应用平台: 这是一套高度集成的工业级机器人系统,结合了高精度六轴工业机器人和先进的视觉引导系统。可用于研究机器人的视觉伺服控制、复杂轨迹规划、以及“手眼协调”的智能抓取与分拣等应用,是连接人工智能与物理执行的关键桥梁。
4.工业检测AI图像识别传感器套装: 该套装将传统的工业相机与内嵌的AI算法模型相结合,构成了一个即插即用的智能视觉检测系统。可直接应用于产线,进行产品缺陷检测、字符识别、分类计数等任务,让学生能够直面并解决工业现场的实际问题,理解AI落地应用的挑战与魅力。
三、 主要实验项目
依托先进的硬件平台,实验室主要开展以下方向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:
1. 机器视觉与图像识别: 研究物体的检测、识别、跟踪与三维视觉技术。
2. 智能无人系统与自动驾驶: 涵盖环境感知、高精度定位、路径规划与决策控制。
3. 工业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: 聚焦于工业场景下的自动化、智能化检测与机器人柔性控制。
4. 嵌入式AI与边缘计算: 探索人工智能算法在嵌入式设备和传感器上的部署与优化。
四、 教学成果与目标
通过在本实验室的系统化训练,教学核心目标:
1.产学研深度融合: 设备平台紧密结合当前工业界的热点需求(如自动驾驶、工业视觉检测),确保科研工作兼具前沿性与实用性。
2.开放与创新: 实验室鼓励学生基于现有平台进行跨学科、创新性的项目开发,支持各类学术竞赛(如“互联网+”、“挑战杯”、机器人竞赛等),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。
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实验室(二)以其先进的硬件配置和明确的教学研究方向,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科研创新与实践平台,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和卓越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,并为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提供前沿的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