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实验室定位与宗旨

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实验室(一)建于2022年,位于金城楼409,面积120平方米,设备资产总值147万元。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实验室(一)是面向人工智能、大数据与物联网时代前沿科技的核心教学与科研平台。实验室以“感知智能、计算赋能、创新引领”为宗旨,致力于在计算机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、智能物联网、大数据分析与高性能计算等关键领域开展前沿教学与研究。

二、 核心设备

1. 核心计算集群平台

本平台是实验室的“超级大脑”,为深度学习模型训练、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复杂科学计算提供强大动力。

人工智能一体机:集成了优化的软硬件环境,提供开箱即用的AI开发与训练平台。它极大地简化了深度学习环境的部署与管理,支持主流的AI框架(如TensorFlow, PyTorch等),是进行算法原型开发与模型快速迭代的核心设备。

高性能计算节点:构成了实验室计算集群的主力算力单元。每个节点均配备多核高端CPU、大容量内存及多块高性能GPU(如NVIDIA A100/H100系列),能够并行处理海量数据,显著缩短大型模型的训练周期。

计算管理资源节点:作为集群的“神经中枢”,负责整个计算资源的统一调度、任务分配和系统监控。通过作业调度系统(如Slurm),实现计算资源的公平、高效利用,确保科研工作流稳定、有序运行。

2. 教学与科研工作站

52套高性能教学工作站:构成了一个现代化、高效率的实践教学与科研环境。每台工作站均具备强大的本地计算能力,支持学生同时进行编程开发、数据处理、算法仿真和课程设计,充分满足日常教学、小组研讨和个人深度科研的需求。

三、 主要实验项目

实验室主要聚焦于以下实验项目:

1.计算机视觉:图像/视频理解、目标检测与跟踪、三维重建、医疗影像分析。

2. 自然语言处理:大语言模型应用、文本挖掘、情感分析、智能问答系统。

3.智能感知与物联网:多模态传感器数据融合、边缘智能、智能无人系统、工业物联网。

4.大数据与高性能计算:分布式计算架构、数据挖掘、科学计算可视化。

四、 教学成果与目标

通过在本实验室的系统化训练,教学核心目标:

1.人才培养: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、卓越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。

2. 科学研究:承接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,攻克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。

3.技术赋能: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,为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提供智能解决方案。

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实验室以其一流的硬件平台、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开放的学术氛围,已成为培养理论基础扎实、动手能力强、具备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。